0

购物车里没有产品

王开方:人本主义?

新视线 2011年6月刊

鹦鹉、眼球、服装、羽毛、泡泡……关于人本主义,这是另一种角度的思考。王开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跨界艺术家之一,他在有机嫁接并充分发挥各艺术类别特质的同时,创造出更具当代性、公众性、视觉冲击力的原创作品。关于“设计”、“个性化”、“环境”和“汽车互连”等话题,从他此次为“大众自造”项目创作的装置艺术《人本主义》中,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新的体悟。


《新视线》专访王开方

最近你在三里屯橙色大厅展出的“人”字造型装置艺术品是以可循环利用的塑料、硬纸板、筷子等材料组成的,可否介绍一下关于这件作品的创作思路和过程?

我质疑我们现在倡导的环保!什么节约点水、少开天车、随手关灯这样的小比例的克制不足以有效地抑制我们高速发展带来的成倍的环境伤害,甚至环保已被我们用作更加肆无忌惮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良心平衡。所以我的“环保”主题作品,想表达另一角度的思考和警示。15件组合雕塑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体现形形色色的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且我们仍存在太多未意识到的和矛盾的环保观念。比如不断刺激消费的时尚、比如越来越便捷蔓延的物流旅游、比如被我们溺爱却囚禁的宠物、比如不断增加的人均居住面积等等,这些的根本都是在超过我们生存必要条件下的欲望要求。所以我们的所谓环保有时很虚伪很脆弱甚至很可耻!环保从“心”开始,只有充满真心的关爱,而不是私欲地以人为本,才可能找到环保的有效方法。我甚至认为,人类就不是地球物种,是外星生物借助猩猩繁殖的后代,根本就不属于地球和谐的生态圈,缺失爱惜生态的“本心”,人类的存在自有它的使命!我承认,对于环保我纠结、我自责、我不乐观,这组环保作品的创作过程本身就存在不环保因素,所以我的这组作品《人本主义》是小美中的大恶思考。

你怎样看待工业设计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我还在重新认识和感悟设计。人类的设计中有太多的功利、自私、欲望和伤害,而大自然的设计充满关爱。比如说草木,它为何要逆着地球引力而向上生长?因为它为了能张开枝叶给地面上的爬虫遮阴以防暴晒,而冬天枯萎是为了让充足的阳光透过照暖大地。地球上一切的设计都有道理——爱的道理!且这些设计又很有趣,所以万物如此丰富和神奇。我不相信进化论,进化论只是反映过程未说明本质。我更相信万物是神灵的创造,而神灵就是一帮设计师,凭什么生物千千万,有的长脖子有的大耳朵,有的能游有的会飞,就是一些神灵设计师的系列创作,这是他们的游戏、或是实验、或是赌博,那一层面的智慧我们不懂,就像我们的创作其他动物不懂一样。但是我们的设计和创造真的还太幼稚、太自私、太伤害、太以人为本了。所以说设计,要先从感悟神灵们的有爱设计开始,重新学习,从心学习。

作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跨界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之一,你怎样看待不同领域的“跨界”?

跨界不是做爱,是生孩子。怎么解释呢?跨界不是简单的只把创作伸及到了多行业,不是简单的铁匠去干木匠活儿建筑师去当艺术家,而是将新的创作融合了不同领域的基因,是新的生命。有方法、有理念的跨界研究,会让每次跨界产生的成果更具生命力。

这次“大众自造”项目打破专业、权威与草根间的界限,让各行业意见领袖或普通大众共同参与对未来汽车的设计构想,对此你怎样看?

“大众自造”是“大众”给大众可以参与进来设计的娱乐与游戏,是意识和教育的普及,也是结合公益的有趣的商业活动。汽车的发展是科学的研究,自有它的发展体系,品牌带着你玩儿,并从中找寻灵感,大家开心就好,多些思考最好,有收益更好。

在这个全球化不断演进的时代中,你觉得未来将会变得更加“同质化”还是“个性化”?在这个过程中,设计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

首先是更加“同质化”,相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等,在此层面上才有对话才有鉴赏才有尊重,也才有被认同和有价值的“个性化”。个性化不是孤立的,是在同质群中的个性。

我们知道,你热爱旅行。如果让你天马行空地畅想未来的出行方式,你觉得会是怎样的?

漫步。让双脚接触大地,在时间与自然中慢慢感受。

如果让你设计一款车(或某种未来交通工具),你打算设计成怎样?

可降解的有机车,车没有“保质期”却有“保鲜期”。短时期后,它会自动淘汰降解,满足我们喜新厌旧的欲望同时,也尽量减少对资源的挥霍,同时更让身心轻松。车也不必坚固耐用,不必坚硬只为保护自身,也可柔韧而避免相互伤害。希望车越来越简单,像一片飞毯。